同样是打日本,为何苏联很轻松,而美国很吃力?

Connor 虎符交易所app下载 2022-09-30 416 0

苏联打日本确实很轻松航空煤油密度,但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苏联是在陆地打日本,美国是在海上打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偏偏是一个海军比陆军要强大的国家航空煤油密度。日本非常重视海军建设,但是多山地的地形让日本又没有能够建设出一支机械化为主的陆军,因此在陆地上被强大的苏联陆军打垮了。

展开全文

图为二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航空煤油密度

二战爆发前,日本海军甚至在航母的数量上比美国有优势,这也是日本敢于对美国开战的底气所在航空煤油密度。日本海军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就拥有赤城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等13艘航空母舰,在二战期间又建造了大凤、信浓等12艘航母,前前后后有25艘航母服役,在当时的世界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一直都有世界第三的海军实力。

图为日本大和号战列舰及其被击沉时的情景油画,大和排水量7万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航空煤油密度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在太平洋上的日本航母对比美国有数量优势,当时太平洋舰队可用的航母只有企业、约克城、突击者、大黄蜂、列克星敦、萨拉托加等6艘航母,除却维修中的航母,只有4艘可用,日本就是看准这一时机对美国海军发动了攻击,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当然也打疼了太平洋舰队,使得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比较被动,直到中途岛海战之后战局才得以扭转航空煤油密度

图为日本联合舰队赤城号航空母舰航空煤油密度

但是日本在二战时期的陆军就要差的多了,就拿日本精锐的第一师团来说,这个师团在开战前有3万多兵力,但是全部都是步兵,他所属的步兵联队包括第1(东京),第3(东京),第49(甲府),第57(佐仓)等4个联队航空煤油密度。日本的陆军大都以步兵为主,连基本的摩托化都没有实现,后勤基本靠徒步和骡马运输,这样的部队只是制式装备齐全,训练有素,凭此已经可以击败当时的亚洲其他国家陆军,只是因为其他几个亚洲国家的陆军当时连制式装备都没有,成体系的训练和演习更是谈不上。

上图为美军谢尔曼坦克驮着一辆日本的小型坦克,下图为日本中型坦克,日本在二战时期就没有制造出可以和西方对抗的坦克来航空煤油密度

相比而言,二战时的苏联陆军就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航空煤油密度。苏联大规模军事调度几乎全靠铁路运输,部队开进基本都是摩托化,后勤都实现了摩托化。就拿苏联精锐的近卫红旗坦克第一集团军为例,在二战时,他配备有800多辆坦克,下辖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坦克师,另外还有1个炮兵团,1个后勤团。在二战中,每一个苏联集团军都有4500辆卡车作为后勤运输支持,卡车对苏联陆军而言是最基础的装备单位,但是对于日本陆军而言,卡车已经算是重型前线装备了。

上图为苏联IS2重型坦克,下图为T34-85中型坦克,这些坦克就是苏联陆军在二战的标志航空煤油密度

二战时的苏联陆军,在集团军一级配备有1300多门火炮,在苏联进攻发起时,总要对进攻地域先进行炮击,炮击密度较大时,前线每隔100米都有1门火炮进行攻击,可想而知这个火力强度有多大,在黑夜炮击时,还能得到陆军的大型探照灯车辆对敌人防御地带进行照明,攻击火力非常精准,随后就是坦克集群冲击航空煤油密度。苏联集团军在进攻时,往往可以得到空军1个集团军的空对地作战支援,苏联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推出了大纵深空地一体化的战役学说,而日本还是仅限于步兵战线作战,差距不止一个时代。

图为苏联陆军T34坦克,苏联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实现了摩托化,并且实现了部分机械化航空煤油密度

所以,海军强大、陆军较差的日本,在二战中面对美苏打出了不同的战绩,和美国还能过过招的日本,在面对苏联时,就只有被快速打垮的结果,二战快要结束时,百万日本关东军竟然在1周内被两个苏联坦克集团军打垮,成就了苏联陆军的威名,也给了自己一个不光彩的落幕航空煤油密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