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与银元是怎么来的?
银质钱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国银元有几种。在银质钱中,人们一般认为,元宝和银元最为有名。 元宝,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中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唐宋两代铸造较多。因唐“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其二指的是我国旧时铸的金银锭。元朝忽必烈时以库银为元宝,后来以元宝铸成马蹄形,故又称马蹄银,又称“宝银”,作货币流通。
大锭重约五十两,多由各地锻炉铸造,标有银匠姓名及日期、地点银元有几种。重量成色各有差异。清中叶后元宝须经公估局鉴定批明重量和成色才能流通。金元宝一般供保藏,极少流通。 银元,日形银币,俗也称洋钱。中国何时始铸银元,说法有: 有人认为,我国最早的银元是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漳州铸造的“郑成功大元”。
又有人认为我国铸造银元的时间要比300年前的“郑成功大元”早得多银元有几种。1 983年哈尔滨西部出土了六枚“承安宝货”经鉴定,“承安宝货”的确是我国最早的正式银铸币,它要比“郑成功大元”早460多年。还有一种看法是近代才开始铸造。明万历年间( 1573—1620年)欧美银元始流入中国,至清末大量流入。
最初习用墨西哥银元,俗称洋钱,面刻鹰形,故称鹰洋,作英洋银元有几种。林则徐图谋自铸相抵制,以不适用而罢。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东始造银元,称“龙洋”,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90%。银元原作“银圆”,俗称作“元”。各省继起仿造,中国自铸银元自此始。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