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存款增6.87万亿,大额存款为何难求,为何结构性存款被冷落?
1月份,据央行报道,我国新增存款达到6.87万亿,平均全国每人新增5000元存款结构性存款理财。那么存款增加额又破记录。现在民众都在追寻什么样的存款呢?现在调查发现,之前的网红存款产品结构性存款持续降温,而大额存单产品依旧需求火爆,一单难求,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结构性存款在2019年,总规模突破10.98万亿,那时候这个存款产品也是一单难求,动辄年化6%的收益率让存款人欣喜不已,一般来说,最少也在年化收益率4%以上结构性存款理财。但是民众不知道的是,结构性存款分为假结构性存款和真结构性存款。而假结构性存款在本质上并不属于存款类产品,实质是一个保本保收益的理财,完全不符合监管部门资管新规的要求。
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假结构性存款被开始清理,经过这几年,基本上已经全部退出存款市场结构性存款理财。那么剩下的真结构性存款,就是需要考验管理人的理财投资能力了,如果做得好存款人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利率,如果做的不好,基本上也只能保住本金。结果就是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存款人发现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不够啊,于是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萎缩。
剩余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持续下降,最终引发存款人到期也不会购买新的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理财。在这种情况下,各家银行也开始减少了这类存款的发售。到2022年12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56万亿元,多个月来持续环比下降,去年12月环比下降13.6%,同比下降10.29%,已经达到了2015年结构性存款走红存款产品市场之后,录到的最低规模水平。
展开全文
不过对比结构性存款和其他理财产品,还仍然有着一点优势,那就是结构性存款基本上还是可以保住本金不受到损失的,最多就是收益率不断下降结构性存款理财。2023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也是持续8个月再下跌,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1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4%,环比下跌14BP。
如此低的收益率,那么大额存单利率,肯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也不值得存款人选购结构性存款理财。同时对于收益率,也比不上一些中小银行发售的大额存款利率。那么从安全性角度,结构性存款还不能保证收益率,还是浮动的,一直要到到期日才知道收益率多少,同时还不能提前支取。对比银行保本保利息、同时还支持提前支取的特点,结构性存款完败。
对于大多数存款人来说,现在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理财渠道,对于楼市也相对谨慎观望,那么肯定是投入到期限相对比较长的大额存单是最划算的,他们在存款市场中利率最高,期限也比较长结构性存款理财。整体来看,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都在3.1%左右。但是一些更小的城商行,还可以达到最高3.4%左右,仍然是充满吸引力的。
这两年大额存单真的是一单难求结构性存款理财。这么大额的新增存款额,这么长的存款期限,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不怪得现在银行对于购房人的提前还房贷申请,是如此消极对抗的。#结构性存款降温 大额存单需求火爆##2月财经新势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