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76:与其破坏规则,不如寻找规则内的最大自由
#颜读论语#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上币规则。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上节讲了颜回眼里的老师上币规则。天资聪慧过人的子贡也曾经说过,我本以为拜师一年可以学有所成,两年可以与老师齐名, 可是三年过去了,还只是学到了老师的皮毛。老师的学问太高深莫测了。
颜回和子贡所赞许的学问,不仅是肤浅的知识,而是眼看到孔子用所学解答人生问题的能力上币规则。每有疑问询问老师,老师的解答都能令大家醍醐灌顶。
更重要的是,孔子以君子之道,克己复礼,宽以待人而严于律己上币规则。正是这种表里如一,真诚真实的孔子,才会在德行上受到大家的敬重。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上币规则。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疾病,孔子病重临危上币规则。疾是很重的病,看到老师不久于人世,学生们很是悲痛,也很着急。子路使门人为臣。其中子路就召集同学成立治丧委员会,并有人主持治丧。
要知道,当时孔子已经不再是大夫,只是一个布衣百姓上币规则。按照周礼,普通老百姓的死,是不能这样做的,不能有专门治丧的人。
孔子是一个非常重礼的人上币规则。
病间,间读四声,好转的意思上币规则。病间,就是孔子命大,结果没有死,好转一些之后。病重期间躺在那里什么都不知道,等病好了以后一看,生气了。
说“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子路呀上币规则,这么久了,你一直在搞欺骗呀!“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我本来就不是大夫不能有治丧之臣,你这样搞是在欺骗谁呢?
世人知道我不是大夫了上币规则,你这样摆样子搞排场到底是想欺骗谁呢?难道是要欺骗老天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何必如此呢?你不知道一切不合乎周礼的事儿都是不对的吗?都会遭到天下人耻笑的吗?
孔子弟子三千,聚集了各个国家的能人志士,文人武将兼备上币规则。在当时人口非常少的时代,是 一股非常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借助这股力量推翻政权,自称为王。
展开全文
也因为如此,对孔子,所有君主也都是无所适从,起用或者不用都不是上币规则。还是很少人真正懂得孔子的为人,这个完美主义者,这个纯洁透明简单的人。
是人心太复杂,不是孔子太复杂上币规则。
当人心复杂、世道险恶之时,越是简单纯洁的人,会越被猜忌怀疑上币规则。以至于,想简单地活着都不可能。
小人当道,总是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上币规则。孔子在仕途上被冷落,被排挤,一生颠沛流离,就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伯乐。
历史上曾说,孔子去拜见老子求道上币规则。老子对孔子说没用的,当今世道,就是周礼学得再好也无用武之地的。
老子看问题是一针见血的,可是孔子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一门心思推行周礼,时刻用礼、仁、中庸这三件法宝解答人生一切问题上币规则。
你想这么一个追求死理的人上币规则,又怎么能允许弟子们做出非礼的行为呢?
孔子把名声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因为他自己的行为就是世人学习的榜样上币规则。一个时刻知道严于律己的人,就是时刻把利他放在心上的人。为师者,以身示范。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孔子接着说,我们师徒一场,形同父子, 就算我真的到了死那天,宁愿是以师徒的礼仪告别,而不是那么官方冷漠的治丧官上币规则。
当时,私读以孔子先起,做得最大上币规则。所以,之前的周礼里还没有对这类人的丧事有礼仪规范。 只有士大夫以上阶层才有。
其实,弟子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上币规则。如果按照寻常百姓家去治丧,体现不出老师的威望和同学 们对老师敬仰。
后来,儒学里尊孔子为素王,就是没有兵车没有百姓没有财产的王,是心中的王上币规则。可是,孔子心心念念的不是荣华富贵,相比这些,师生情谊更重要。
孔子宁愿学生们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不要把自己当作和他们一样的阶层去看待,而是平等的布衣,仅仅是师徒而已上币规则。
在孔子心里,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这些学生了上币规则。事实上也是的,如果没有这些学生,就不会有论语流传千古了。
孔子重情重义,轻官轻财轻地位,这是老年的孔子想明白的一件事了上币规则。
“且予纵不得大葬上币规则,予死于道路乎?”来到最后一句,孔子继续说,我虽然不是大夫,不能享受隆重的葬礼,可是我有你们,我亲爱的学生,还会死在路上没有人管吗?
孔子的意思是说,大可不必为我的死摆那么大排场,不就是死吗?有了你们,我是非常安心的上币规则。再简单的葬礼我都能接受,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是你们和我这份情。
所以,我批评你们,是因为你们还是不懂老师上币规则。倘若我真死了,你们按照大夫之礼治丧,我 才死不瞑目呢,因为你们让我背上了非礼欺人的罪名,还会伤透了我的心。
这一则小故事,我们看到了孔子的严于律己和他内心中炙热的师生情,也看到了学生们对他无以复加的敬仰和敬重上币规则。
人固有一死,之前我们讲过孔子如何对待他人之死,今天讲的是孔子如何看待自己之死上币规则。就是简简单单,情重于形。
孔子与弟子,说是师生情,但胜过师生情;说是父子情,也远胜于父子情上币规则。
因为他们相互激发、共同成长、志同道合,这种心灵心意的相通相连、融为一体,已经不能 用任何语言可以形容的了上币规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没有什么成长比心灵成长更值得振奋,也没有什么财富权势比得上人心所向、万众一心上币规则。也只有这样的人,去世时才配得上说是损失。
在学生眼里,孔子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主心骨;在孔子眼里,学生们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就是思想传承下去的希望,就是自己精神生命时代延续下去的接力者,比自己的血脉更宝贵上币规则。
这种浓浓的难以超越的师生之情,在今天这段里表露无遗上币规则。
今天我们做组织、做领导,如何才能凝聚人心呢?孔子的所做所为、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去参考学习上币规则。孔子的有教无类、克己复礼的做法,也值得每个领导者三思。
有时,我们是太急于想要,反倒得不到上币规则。民心和金钱不能划等号,很多事不能自欺欺人。凡事,瞒天欺地骗自己是不会长久的。切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