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伙放牛捡一“铁坨坨”,当废铁卖了65元,专家称价值3个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众所周知四川地形地貌非常复杂,从青藏高原一下降到四川盆地,这种落差让李白都两眼发黑,是从古至今公认的艰险之省,除此之外,它还有河流1400多条,343条流域面积甚至在500平方公里以上,长江更是横贯全省,这也就是意味着四川大桥不少,小桥更是遍地废铁回收。
这么多座桥,每年都是有专人维修的,一旦损坏或者不能再继续使用,就会进行部件的更换或者直接拆除,这样一来,当地农民就有了另外一个创收,那就是“捡铁”“捞铁”,被丢弃进河中,或者堆放在路边没有利用价值的铁具、铁器都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回收站会根据残废程度不同进行报价,价格比起废纸盒总归是要高上不少废铁回收。
2007年四川广汉村民唐兴凤,照例在石亭江边放牛,顺便打算捡点废品回去,本来就说是顺便,所以他也没有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走了几步,脚下感觉被一个东西膈着了,他一低头,看见一块黑黑的东西,只露了一个头,就将牛拴着,蹲在地上挖起来,就这么挖出来一块乌漆墨黑的铁坨坨废铁回收。
这铁坨坨巨重,唐兴凤花了好大力气才带回家,那天所有村民都看见他的牛拉着一个东西,十分艰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每个人都上前来问是什么,新兴凤也都一一回答了,众人说羡慕也没有,说不羡慕也是假的,毕竟这体积一看就能卖不少钱,唐兴凤也顺便直接将这坨铁拉到了废品回收站,一卖65块钱废铁回收。
展开全文
65块钱在当时也不算少了,那时候四川最低工资标准550元左右,小时工每小时4.9元左右,唐兴凤放了个牛相当于打了几个小时的工,这种小便宜还是让他喜笑颜开,晚上喝酒都多喝了一杯,不过他也没高兴多久,就焦头烂额了,因为他捡到一坨铁的事情,传到了考古人员耳中,对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找上门来废铁回收。
唐兴凤一醒来就知道自己可能坏事了,连忙带着考古人员找回了这个铁坨坨,还好当时去的早,对方没有拉走,考古人员当即清理了一遍,果然发现上面有不同寻常的文字,花210元将其买下来,进行了长达7年的研究,才终于在2014年11月24日公布研究成果,并放出重磅炸弹:这是汉武帝广汉郡雒江桥墩废铁回收。
还有专家紧随其后估值3个亿!那么这件文物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首先肯定是它的年代,作为汉武帝时期的物品,距今最少都要2000年,其次它本身的价值也不低,整个铁桥墩高1.15米,底部直径0.55米,是民间不能私自使用的“大器”,是整个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铸件,也是里面最大的铁铸件废铁回收。
最至关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汉武帝造这样一个铁铸件,可不是随便造着玩玩,背后是有很多原因,且有着很明确的目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有:“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废铁回收。”这说的就是汉武帝当年西南大开发时的情形。
这里说的西南,就是汉武帝时期称的西南夷,它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汉武帝有过三次大规模经略“西南夷”的活动,这些活动每一次都耗费巨资,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5年,后来因为要全力对付匈奴而搁置;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22年,张骞建议重开西南夷路,不过没有能成功;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终于将西南夷拿下设郡废铁回收。
设郡之后,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实行“故俗治”“毋赋税”,又募兵屯垦种植经济作物,当然更重要的是积极开凿交通干线,而这根铁桥墩据上面所写的鸟撰文“广汉郡雒江桥墩”,还有考古人员对雒江这里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之后,得出这就是汉武帝当时造的桥的残余部位,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西南大开放的见证者废铁回收。
如今它在经过高科技修复之后,被陈列在了三星堆博物馆,没错,就是现在爆火的三星堆博物馆,大家去看三星堆的时候,不妨看一看它,在那里它就像当年那座桥的灵魂,无声地传递着汉武帝之于西南的重要性,也代替汉武帝看到了几千年之后他的西南夷,依然是那样的蜿蜒曲折,那样的波涛荡漾,但也是这样的繁华与和平废铁回收。
评论